黄明胶历史
黄明胶的历史
黄明胶,来源于牛科动物黄牛的皮,经熬制而成的胶,亦称牛皮胶,与阿胶同属皮胶范畴。唐代《食疗本草》曰其:“敷肿,治咳嗽不差,止吐血、咯血”。具有滋阴润燥,养血止血,活血消肿,解毒作用,广泛用于治疗虚劳肺痿,咳嗽咯血,吐血崩漏,跌打损伤,痈肿疮毒,烧烫伤等症。
说到胶,总不免和阿胶联系起来。阿胶最早的制备原料实为牛皮。《名医别录》:“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,煮牛皮作之”;唐《新修本草》:“生东平郡,煮牛皮作之,出东阿。”这些记载皆说明,唐以前的阿胶为牛皮所制。至明朝,李时珍总结了前人的用药经验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把牛皮胶正式列出,牛皮者定位在黄明胶,而驴皮定位在滋阴养血的阿胶,名称各异,疗效各异,自此泾渭分明。陈自明在《妇人良方》中指出“补虚用牛皮胶,去风用驴皮胶。”更进一步说明了黄明胶与阿胶功效与应用上的不同。
从制作工艺上,由鲜牛皮或干燥的牛皮,铡成小方块,置清水中浸洗2日,经常搅拌换水,至牛皮柔软时洗净取出,入铜锅内,加入约5倍量的清水,加热使徐徐沸腾,并随时添水,每24小时滤取清液,如此反复3次,将全部滤液用阴矾沉淀,倾取清汁,再入铜锅内加热浓缩,至滴于滤纸上下不化为度,加入黄酒或冰糖等辅料收胶,倒入胶盘内,晾干。
在临床应用中发现,黄明胶有类似于阿胶的补血止血作用,但力不及阿胶,而散肿止痛,护膜生肌效果却优于阿胶。黄明胶与阿胶有相似功效,但更温和、更适宜脾胃虚弱人群,尤其是其治疗便秘的功效更是阿胶所不及,而且不易上火。而生活中讲,价格较阿胶更低些,对普通人而言更实惠。
现代研究证实,黄明胶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含量,并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,对胃粘膜损害有修复和保护作用。因此,临床亦用治胃肠道溃疡、出血,肾虚遗精等症。阿胶、黄明胶、鹿角胶、鳖甲胶都有补血作用,而氨基酸含量黄明胶含量最高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》和国家卫生计委办公厅《关于黄明胶、鹿角胶和龟甲胶有关问题的复函》(国卫办食品函[2014]570号)的有关规定,黄明胶可作为有传统食用习惯的普通食品管理。生产经营者黄明胶作为食品。